本計畫由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舉辦,致力於營造學程內的共學氛圍,激發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熱情與動力。我們支持學生從自身的興趣與問題意識出發,策劃並執行學習計畫,讓學習不再只是課堂上的單向接受,而是一場自主探索、實踐與成長的航程。
在這片學習的海域中,你不必獨自航行-這是一場與「領航夥伴」並肩啟航的旅程。無論是挑戰技術應用與實作,學習網站架設與品牌設計,還是投入影音創作與體驗設計,都能在這場浪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道。
本計畫由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舉辦,致力於營造學程內的共學氛圍,激發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熱情與動力。我們支持學生從自身的興趣與問題意識出發,策劃並執行學習計畫,讓學習不再只是課堂上的單向接受,而是一場自主探索、實踐與成長的航程。
在這片學習的海域中,你不必獨自航行-這是一場與「領航夥伴」並肩啟航的旅程。無論是挑戰技術應用與實作,學習網站架設與品牌設計,還是投入影音創作與體驗設計,都能在這場浪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道。
計畫組員 / 黃冠臻、陳孟涵、陳榆晴、鄧語芸
計畫目標為透過共學與自學,策劃一場完整的專題展覽「幾何叁數」。從零開始學習展覽設計、專案管理與視覺美感,實踐線上課程內容,完成主視覺、場佈與設備溝通等任務。過程中面臨時間管理與技術等困難,最終仍成功舉辦成果展,將自主學習轉化為真實的實作挑戰。
計畫組員 / 張桂誠、陳璟、王威翔
學習計畫聚焦於升級3D列印技術,從噴頭與機構調整、切片參數優化到導入AIoT遠端監控,提升列印品質與穩定度。團隊同時舉辦「3D列印實作工作坊」,將創客精神向校內擴散。
計畫組員 / 蕭承漢、王維崧、黃子瑄、張嘉軒、黑穎馨
計畫以網站架設為核心,目標為實作一個具備團隊時間管理功能的網站。透過線上課程進行HTML、CSS、JavaScript等前端語言學習,並結合甘特圖與帳號登入系統,嘗試實現行程安排、工作分配、待辦事項管理等功能,學習期間用共學方式定期做測驗、檢討與練習。
計畫組員 / 賴昱宏、鄭幃哲、李珮綺、李祐銨、黃冠勛
以「果源創生」品牌為基礎,透過計畫資源學習市場研調、品牌定位、設計溝通,學習內容分為四項專案:參與創業市集的宣傳品設計、品牌貼紙設計、肥皂禮盒的包裝設計。
計畫組員 / 王維崧、朱希、張桂誠
本次計畫以學習「資料科學」與「基礎機器學習」為目標。透過線上課程學習 Python 的基本語法,以及常見的資料處理工具( Numpy 和Pandas),並同時搭配統計學、線性代數等數學知識,更了解機器學習背後的邏輯。計畫後期團隊成員實際到 Kaggle 平台上的新手專案進行實作,初步了解資料分析的流程和實作方式。
計畫組員 / 黑穎馨、張嘉軒、李秉叡、陳秉為
本計畫以短影音製作為核心目標,成員都是從零開始學習腳本撰寫、分鏡規劃、拍攝技巧與剪輯後製等影片製作流程,完成一支30至90秒的個人短影音。初期透過分析市面上的短影音風格,確定作品類型與主題,接著進行器材操作與腳本練習,後期則學習PremierePro與InShot進行剪輯實作。每位成員都完成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,透過學習累積影像創作與內容企劃的經驗。
計畫組員 / 陳璟、李婕、王威翔
希望打造以人科學程為核心的跨領域創客共學社群,延續上次計畫的成果,從3D列印結合AIoT技術、設計軟體主題講座與實作工作坊,包含自媒體品牌、創業經驗、3D列印等,也進一步優化3D列印與遠端監控。透過這些過程累積技能,讓更多校內同學參與,擴展共學的影響。
計畫組員 / 陳璟、李婕、王威翔
團隊成員皆對金工飾品、手作技術感興趣,透過自主學,並實際製作設計作品,同時也參與金工工作坊擔任助教。除了練習技術、製作飾品,也從教學互動中學會如何表達與協助他人,這讓我們對金工的理解更完整,也更想持續深入這個領域。
計畫組員 / 李祐銨、陳孟涵、蘇哲遠
計畫以「產品」為核心,從PM產品經理的角度出發,學習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流程。我們透過線上課程學習產品企劃、使用者研究與市場分析等核心知識,並實際執行三項產品原型開發(MVP)與用戶訪談。使用設計思考、使用者旅程地圖、訪談設計等工具,將線上課程知識應用於實作,逐步理解從市場需求到產品驗證的完整流程。
計畫組員 / 賴昱宏、鄧語芸、陳奕成
以「品牌官網架設」為主題,從品牌策略出發,學習如何透過網站設計清楚傳遞品牌形象。過程中實際操作WordPress,製作出包含首頁、品牌故事與產品介紹的官網 Prototype,進行兩次業界訪談,了解使用者需求並優化設計。也整理品牌思維與網站架構邏輯,撰寫策略報告,讓網站不只是好看,更具備對外溝通的功能。透過計畫實際體驗從概念到實作的流程。
計畫組員 / 鄭幃哲、張宸佑、蔡昀翰
計畫以「智慧農業」作為主題,深入研究 AI 技術如何優化物聯網(IoT)應用,希望能開發出智慧農業系統,解決實作場域中的實際需求,如供水控制與資源分配。我們實際操作晶片和各種感測器,除了硬體部分,也學習了資料分析和系統功能優化的AI工具、透過線上課程學習IoT設計基礎與數據傳輸。最後成功設計出能自動監測與數據收集功能的系統,完成抽水與供電的初步測試。
計畫組員 / 余亮璇、仲愛、闕嘉儀、陳珈萱
搭配課程:創新主題工作坊-謝如梅副教授
計畫成員來自社會系、政經系、人科學程,是一群喜愛咖啡的同學,想深入學習咖啡從生豆產地、處理法,到品鑑與沖煮的完整流程。透過邀請產業講師授課,學習咖啡豆挑選、感官評鑑及手沖、濾掛等沖煮技巧,並產出咖啡風味分析對照表、挑豆缺陷辨識筆記及整合報告。咖啡
計畫組員 / 翁翊寧、林子方、王抒睿、謝翔安、陳祐宸
搭配課程:跨領域創新專題(一)-宋世祥副教授
團隊學習3D全息投影和動畫製作,試著把「食物腐敗」的過程做成動畫,再投影到煙霧上,讓觀眾在看作品的同時,也能反思「誠心」是不是一定要靠實體供品來表達。我們分工學習 Blender 動畫、全息投影技術和煙霧實驗,透過影片教學和AI工具互相幫忙,完成了三段動畫和一段初步的煙霧投影測試。
計畫組員 / 彭順德、王威翔、李祐銨、黃冠勛、許明恩、張秉軒
搭配課程:跨領域創新專題(一)-宋世祥副教授
計畫以學習敏捷專案管理方法Scrum為主軸,學習體驗設計、進行團隊合作,完成科技藝術作品。學習過程中運用Notion作為專案管理與溝通的工作平台,每週定期進行一次衝刺,結束後開反思會議,討論問題與改進方式。未來能將敏捷概念、Scrum架構運用在其他專案上。
根據該學期各團隊主題,不定時舉辦共學小聚,或增能工作坊,增加各團隊之間互動,提供協助與資源。
不一定。計畫也開放人科學生跨系組隊,邀請其他科系的同學一同加入。不過每學期的申請條件可能略有不同,最新資訊請關注本學程公告。
根據每學期主辦單位經費而定,最高可申請到每組 10,000元 經費。
以業務費為主,可支應講師鐘點費、書籍、線上課程、材料費、其他直接用於自主學習計畫的支出等。
原則上需要由同學先行代墊,繳交發票/收據等單據,確認無誤後,會依照學校核銷流程辦理經費核銷。如果對於要支出的品項有疑慮,請先詢問承辦人,避免無法報帳之情形發生。
計畫期望同學們能夠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,並且將該精神傳承、傳播給更多學弟妹。除了原本在申請時計畫設定的目標外,老師也會更重視同學自學的歷程,在過程中如何制定規劃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夥伴互相勉勵、如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....等,期望同學在計畫結束後,能反思、歸納、產出每組或每個人的「自主學習歷程圖」或「學習路徑圖」。未來有機會可以帶領更多學弟妹,把學習歷程分享給更多人。